文/sky 图/网络(侵删) 01 因为我在网上曾经发表过自己对于远嫁的感悟,结识了一个朋友,她给我私信,说我的经历她也大都经历过,很多地方真的感同身受。 因此,我们彼此加了微信,成了彼此偶尔互诉心肠的知心朋友。我们是熟悉的,因为我们已经长达两年之久的互相分享生活;我们又是彼此陌生的,因为我们不在一个城市,不知道彼此之间真实的姓名,没有见过一次面。 因为拥有一些相似的经历,我们彼此之间心与心离得很近,感到很亲切;但又因为彼此不相识,我们又能彼此之间无所顾忌地发泄一些生活中的不如意。 我们互相鼓励,互相安慰。 最近,她给我发了一段这样的话:“四年前,我不顾父母的反对,因为爱情义无反顾地远嫁跟他;结婚第一年,我们因为钱发生了无数次争吵;结婚第二年,同样因为钱,我们实行了AA制生活;现如今,结婚第四年,因为孩子将就着生活。” 她说,她想过离婚,但一想到她当时是以伤害父母为代价换来的爱情,她不甘心。当然,更重要的是,她不愿让父母看到她不顾一切换来的是一个“笑话”。 正如钱钟书说的,婚姻是一座围城,外边的人想进去,里面的人想出来。 围城外面的每一个人都期待憧憬着里面的生活,可是真到了围城里面,发现里面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美好,甚至是充满了痛苦和煎熬。 有的人为了摆脱痛苦,选择拼了命地逃出来;有的人,因为进来时花费了千辛万苦,不甘心为此的付出,选择继续承受着煎熬和痛苦。 02 她就是那个不甘心的人,但她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了自我救赎。 她为了嫁给丈夫,和父母说过狠话,伤透了父母的心。虽说父母已不跟她一般计较,但伤害是没法磨灭的,就如墙上的钉子,虽说拔出来了,但墙上终归是留下了深深的痕迹,宣示着伤害是真实的,是不可磨灭的。 因为她的婚姻不被父母祝福,所以她拼了命地想给父母展示她的选择没有错,她过得很幸福。 可是,事不愿违。 结婚第一年,她和丈夫之间就因为钱发生了无数次的争吵。 起因是,她婆婆看不惯她花钱的样子,多次当面数落她不会过日子。一开始,丈夫还会为她辩上一两句,说买的东西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,后来,不知怎么的和婆婆一样开始数落她花钱大手大脚,不会过日子。 她说:“钱是自己挣的,难道还没有自己花的权利吗?能花,同样也能挣。” 这些因为钱引发的争吵,在潜移默化中撕裂着她和丈夫之间的感情,直到有一次,他们之间的争吵达到了爆发的临界点,她和婆婆之间互相说了难听话,撕破了脸皮,丈夫没有忍住打了她一巴掌。 03 她和丈夫的感情降到了冰点,面临着分崩离析的边缘。 她提出,从此以后,她和丈夫的生活AA制,各自挣的钱,各自管着,怎么花互不干涉。 她说,她和丈夫的感情从非他不嫁到各不相干,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。 后来,有了孩子,她和丈夫的关系缓和了一点。可是,好景不长,在她怀孕期间,婆婆说要营养补充必须她上缴生活费自己买。而她的老公,没有说一句话。 她一气之下,挺着肚子跑了出去,躲在了一个小饭馆里。 她在小饭馆里,呆了两个钟头,这期间,丈夫没有出来找,也没有打一个电话。 她的心像坠入了无底深渊,无助、委屈、没有着落。 最后,她收拾好情绪,自己走回了家。 她说,她到家的时候,看到了婆婆嘴角轻蔑的笑,让她感到了屈辱。 她和丈夫的关系再次降到了冰点。这一次,她心死了,她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,首付了一个小房子,只属于她的小房子。 04 在她执意要搬到她的小房子去住的时候,她的老公感到了紧张,怕她真的选择和他离婚,又拼了命地想讨好她。 可是,人的心一旦凉了,并不是那么容易暖回来的。 现在,她带着孩子在她的小房子里生活,再也不用看谁的脸色,想怎样就怎样。她一边带孩子,一边兼顾着自己的工作,她自信,没有老公她一人也能把孩子养大。 现在的她底气十足,有了自己的小房子,再也不用屈辱地看别人的嘲笑。 她说,让她感到可笑的是,现在全家人怕她离婚,又拼了命的讨好她。婆婆不但不问她要生活费了,还主动给她带孩子做饭,老公更是说出要把工资卡交给她。 最后,她说:“安全感这东西,靠自己才最靠谱,一旦你不在别人身上寻求安全感了,自己能给自己安全感了,也就什么都不怕了,当你什么都不怕了,别人就开始怕了,你说可笑不可笑。” -end- 【原创不易,抄袭必究】 |
说点什么...